行動研究是實務工作者,如教師、社會工作者、館員等,基於解決實際問題之需要,與專家、學者、或是組織的成員共同合作,將實務問題發展成研究問題,應用客觀的科學方法,進行有系統的探究。
行動研究法是研究和行動結合的一種研究方法;即情境的參與者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,與專家、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,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,進行有系統的研究,講求實際問題之解決的一種研究方法。
行動研究是一種策略,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務問題,以對一般社會科學理論和知識有所
貢獻。所以行動研究是「行動」與「研究」結合的一種研究途徑;「研究」是為了累積知識,「行動」是為了解決問題;「研究」是為「了解」,「行動」是為「改善」。「行動」與「研究」是行動研究兩個關鍵的面向。
由字面上來釋義,所謂「研究」,乃指調查、記錄與分析證據之過程,其目的在於找出事實或新知識;「行動」則強調該研究本身為一動態行動,且會帶來影響與變革。
故行動研究可以簡單的說是「有系統的進行資料蒐集與研究,並產生行動與改變之方法。」研究有助於產生知識,刺激專業之成長,故任何專業均無法脫離研究而生存;而行動則帶來實際的改變與問題之解決。行動研究結合上述兩概念,已為社會工作、教育、組織研究、護理、資訊管理等許多應用領域所廣泛採用之重要研究方法。
行動研究明顯地將理論與實務、研究與行動,加以緊密地串連起來,在知識的發展上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就行動研究之目的來看,Elliott明確指出行動研究之基本動機為改善社會情境中行動之品質,可知,行動研究之目的即是要協助人們增加對其所處情境之瞭解,進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(註11)。透過行動研究達到研究發展和改善實務之目標,發展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及對實踐的瞭解。綜合上述各學者對行動研究之釋義,行動研究可說是一種結合研究(知識)與行動(問題解決)之研究途徑。其執行乃依一定程序,以合作與參與之方式,有系統地以行動對實際情境進行分析,進而產生改善行動及改善結果之評估。
傳統的研究中,研究者從假設開始,收集資料,驗證假設,解釋資料並獲得結論,這是一個以研究者為中心的研究方法;行動研究除包括傳統研究之主要部份外,更著重於對研究情境之瞭解,且蒐集資料與解釋的方法重視其他人的參與,結論的獲得亦是研究者與參與者共同討論產生。歸其與一般基本研究及應用研究間之差異主要在於研究範圍、研究目的、研究的情境、結論的應用等方面,三者分別有其優缺點,而正如Lewin所說:「研究若將結果束之高閣,是無法產生任何東西的」,故理想之科學研究應結合基本研究、應用研究與行動研究,以使理論與實務相結合,進而獲得更有效之研究成果。
在進行行動研究之前,組織領導者有兩個重要的觀念與態度必須先建立,首先是「信任」,要相信實務人員具有成功完成行動研究之能力;其次是「鼓勵」,鼓勵實務人員(部屬)積極投入實際問題之行動研究。領導者之支持與鼓勵對行動研究之進行是十分必要的,如此才能充分達到行動研究之目標。而進行行動研究過程中,多數是由專家協助實務人員進行,以借助專家之知識協助研究之進行,必須注意到掌握整個研究之主要特點:合作、行動、參與、評估等,以及不斷循環之過程;再者由於強調由實務人員進行研究,故實務人員本身素質之提昇實為必備之條件,如此才能達到高品質之行動研究。
最後,任何行動研究必須有一定的評量標準來衡量研究成果與品質,進而修正之,以繼續達到改善的目標。正如Lewin所說「要瞭解一個資訊系統最好的方法,就是嘗試去改變它」。行動研究明顯地將理論與實務、研究與行動間的關係連繫起來,對實務系統發展而言,在實踐知識的發展過程中為一相當重要且值得推廣使用的研究方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